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選取臨床使用量較大的藥品,依據主導企業成本,參考藥品集中采購價格和零售藥店銷售價等市場交易價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導價格。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鼓勵零售藥店發展,并按規定配備執業藥師。未來計劃定期發布藥品質量公告。加強醫療費用監管控制。
今年,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將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個人繳費水平也會相應提高,人均籌資要達300元左右。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6萬元。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縮小與實際住院支付之間的差距。
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在調整醫藥價格方面,將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價格,政府投資購置的公立醫院大型設備按扣除折舊后的成本制定檢查藥品價格。嚴禁將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醫院的藥品和檢查收入掛鉤。
各級醫院將大力推行藥品價格臨床路徑,繼續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核心,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醫療機構檢驗對社會開放,檢查實現檢查結果互認。國務院醫改辦要求各地要盡快出臺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發展醫療機構的實施細則,進一步開放醫療服務市場,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境外優質醫療資源、社會慈善力量、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舉辦醫療機構,對舉辦發展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持。 |